什么是专利规避设计? 专利规避设计,是一种为避免侵害某一专利保护范围所进行的一种持续性创新与设计活动,以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等)为基础,进行专利检索后,对同领域现有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解读,使欲采用的技术与已有专利技术存在实质性差异,从而使欲采用的技术不会落入已有专利的保护范围,从而消除风险专利的威胁,进而形成新的专利。专利规避设计不仅要避免相同侵权,也要避免等同侵权。 因此,专利规避设计方案必须具备足够的差异性,差异程度较小的规避产品仍然存在等同侵权的风险。
分析侵权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减少至少一个技术特征进行规避,使得规避设计获得的技术方案缺少其中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根据侵权判定全面覆盖原则,不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分析侵权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替换至少一个该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规避,需要特别考虑是否会构成“等同特征”替换。替换包括要素的替代、组合或拆解方式的改变、部件的调换等,替换部分技术特征,可能构成专利侵权,也可能不构成侵权。替换的特征越多,侵权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根据禁止反悔原则,专利权人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限缩性修改或者意见陈述的方式放弃的保护范围,在侵犯专利权诉讼中禁止权利人将已放弃的内容重新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因此,通过查找专利审查相关文件,获取专利权人放弃的技术方案,这样规避设计就事半功倍了。
国际TRIZ协会前主席谢尔盖·伊克万科Sergei Ikovenko大师在1991年首次提出将TRIZ应用于专利规避设计。他一共整理出11种专利策略,包括:自我矫正策略、篱笆策略、关卡策略、潜水艇策略、反击策略、隐形反击策略、裁剪规避策略、禁止反悔策略、地毯策略、讨价还价策略和阻止曝光策略。TRIZ理论的规避解决方案有可能完全避开原专利,产生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优势不言而喻。